聊聊“结果导向”

“结果导向”的意思很简单,很明确啊。就是注重“结果”啊,看“结果”,成王败寇嘛。这有什么好聊的呢?因为“结果”和“导向”都不是字面看上去这么简单的事儿。

要说“结果导向”,就不得不先讲与之对应的“过程导向”。过程导向的人,喜欢追求过程的完美度,认为好的过程,正确地做事儿,总会有好的结果,有种“尽人事,听天命。”的感觉,最后失败了,就安慰自己说“重在参与”。更严重的是,过程导向容易迷失在无尽的细节之中,过度追求局部的完美,而忽略了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,然后项目就容易跑偏。如果一个领导是过程导向的,他会倾向于安排好整个项目的每一步,流程、手段、最终的结果的细节规划得规规矩矩得。后果就是手下人其实就是单纯地执行,没有发挥空间,也就没有主观能动性。我爷爷奶奶那辈儿,就已经有了这类人的代名词,叫“算盘珠”。

所以结果导向被提出来,其实是为了解决上面的几个问题的,归纳如下:

  1. 让人有明确的目标
  2. 让事儿有成败的标准。
  3. 让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。知道自己要做什么,目的是什么,价值如何体现。做正确的事儿(结果导向),而非正确地做事儿(过程导向)。

其中第3条其实是结果导致的根本。一个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,知道该做什么,不该做什么了,不再像算盘珠一样全凭人使唤了,其他的问题都不会是什么问题。

这事儿说起来简单,但是做起来其实很容易跑偏。有人可能嘴上天天“结果导向”,然而做起事儿来还是“过程导向”的风格。我不举例子,我只围绕“结果导向”讨论几个话题。

什么是结果?真正要追求的那个。

有人说很简单啊,大家找你要的那个东西,不就是“结果”吗?

那么我问一个问题,你从小学、初中、高中12年间,大多数的老师、家长找你要的结果是什么?是分数,是XX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。大学的结果,是毕业证。那么这些东西,是结果吗?你12年学习的结果,就是一个数,一个证吗?好像不是吧。那是什么呢?

说得俗点儿,正确的结果,好像应该是把自己打造成一个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小青年儿”吧?但是因为这个结果不太好判定,所以教育体系只能用一纸考卷把这个答案量化,同时把教育的内容片面化,跑偏化。

但是四有小青年儿们不要被带跑偏了。你可得知道自己苦读十数载到底是为了啥。

我的意思是,别人找你要A,你不能就想着如何给A,并仅仅把A做得完美。得主动地往A后面的真正的问题和动机去想。然后你给出去的东西,可能看上去都已经不是A了,但是效果是与A是等同的,甚至更好。

做每件事儿的结果只有一个吗?

不知有没有人注意到,“结果导向”的英文是“Results-Oriented”,其中的“结果”是复数。潜台词就是结果是复合的。你要得到一个结果R,于是做了事A,事A会产生结果R、S、T……。这时,作为既成事实,无论你接受与否,你得到的将不仅仅是R,而是事A产生的所有的结果,里面会有好的,也会有坏的。这是很多人在做事儿的时候会忽视或无视掉的部分。

比如某B公司,为了营业额R,冲KPI,有意无意地放松对广告来源合规性的审查,结果是营业额达到了,但是另一个负面的,非预期的结果是:失去了大家的信任。

“结果导向”,是要尊重、正视、接受所有的结果。也更应该,在事前充分分析所做的事儿可能产生的重要的结果。 并做好相应的准备。

应该如何描述结果?

对结果的描述不同,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。

我只讲一个故事。19世纪欧洲考古热,一群土豪去五大洲找当地土著买化石。土著很高兴,常常把一块化石敲成好几块分别卖出手,比一整块卖的收益高多了。

然后考古学家们都多了一件事儿要处理,3D拼图。土著收入高了,考古学家也有更多的活儿了,还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。这简直是多赢啊。除了对那块化石不太好以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