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州德清莫干山有一个著名景点,叫剑池。在苏州虎丘,也有一个剑池。好巧不巧,这两个剑池,都和一把剑有关。这把传奇的剑,生于莫干山的剑池,没于虎丘的剑池。
最早了解到干将莫邪的故事,是在几岁的时候看过的一个木偶剧动画片,只懵懵懂懂地记得,讲一男一女打铁铸剑。这个剑好像很不好铸,很久没铸好,然后不知道为什么就有人来把他们杀了,他们俩有个娃,这个娃长大了,要去杀一个大人物,没杀成,就自己把自己的头割了下来,后面大人物不知怎么就把这个头煮了,但是这个头很生猛,在锅里发了火,跳出来把这个大人物咬进了锅里给一起煮了。当年十岁左右看的时候,也并不觉得这个动画片有什么恐怖的地方,只是觉得这个人好厉害。后来才知道,这个大人物就是楚王,那个动画片叫《眉间尺》。这个故事,改编自鲁迅先生的小说《铸剑》(原名就是《眉间尺》),而鲁迅先生的这个小说,应该又是出自干宝的《搜神记》中的《三王墓》。和动画片里的剧情如出一辙,除了最后的结局,是个妥妥的悲剧。
楚干将、莫邪为楚王作剑,三年乃成,王怒,欲杀之。剑有雌雄,其妻重身当产,夫语妻曰:“吾为王作剑,三年乃成;王怒,往,必杀我。汝若生子,是男,大,告之曰:‘出户,望南山,松生石上,剑在其背。’”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。王大怒,使相之。剑有二,一雄,一雌,雌来,雄不来。王怒,即杀之。
莫邪子名赤,比后壮,乃问其母曰:“吾父所在?”母曰:“汝父为楚王作剑,三年乃成,王怒,杀之。去时嘱我:‘语汝子,出户,往南山,松生石上,剑在其背。’”于是子出户,南望,不见有山,但睹堂前松柱下石砥之上,即以斧破其背,得剑。日夜思欲报楚王。
王梦见一儿,眉间广尺,言欲报仇。王即购之千金。儿闻之,亡去,入山,行歌。客有逢者,谓:“子年少,何哭之甚悲耶?”曰:“吾干将、莫邪子也。楚王杀吾父,吾欲报之。”客曰:“闻王购子头千金,将子头与剑来,为子报之。”儿曰:“幸甚。”即自刎,两手捧头及剑奉之,立僵。客曰:“不负子也。”于是尸乃仆。客持头往见楚王,王大喜。客曰:“此乃勇士头也,当于汤镬煮之。”王如其言。煮头三日三夕,不烂。头踔出汤中,瞋目大怒。客曰:“此儿头不烂,愿王自往临视之,是必烂也。”王即临之。客以剑拟王,王头随堕汤中。客亦自拟己头,头复堕汤中。三首俱烂,不可识别。乃分其汤肉葬之。故通名三王墓。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界。
《搜神记》是杜撰的志怪小说,不足为信。而且上面的故事实在是有些负面,于是试着查找真实的干将莫邪的故事,有据可查的,也就《吴地志 匠门》
匠门,又名干将门。东南水陆二路,今陆路废。出海道通大莱沿松江下沪渎阖闾使干将于此铸剑,材五山之精,合五金之英,使童女三百人祭炉神,鼓橐,金银不销,铁汁不下。其妻莫邪曰:“铁汁不下,宁有计?”干将曰:“先师欧冶铸剑之颖不销,亲铄耳,以然成物吾何难哉!可女人聘炉神,当得之。”莫耶闻语,投入炉中,铁汁出,遂成二剑。雄号干将,作龟文;雌号莫耶,鳗文。余铸得三千,并号作龟文剑。干将进雄剑于吴王,而藏雌剑。时时悲鸣,忆其雄也。
看完这个故事。突然感觉《搜神记》里讲得,好像也没有那么假。而且这个吴王阖闾,用人真是的不拘一格,一边儿和楚国打着仗,一边儿把一个楚国人叫来给他打造兵器。
这两个故事,虽然都没有提到莫干山的“剑池”,但是想必铸剑是需要水来淬火的,莫干山有竹有泉,想也是个铸剑的好地方。《吴地志》倒是有提到了虎丘的剑池:
《吴越春秋》云:“阖闾葬虎丘,十万人治。葬经三日,金精化为白虎,蹲其上,因号‘虎丘’。”秦始皇东巡至虎丘,求吴王宝剑。其虎当坟而踞,始皇以剑击之不及,误中于石(遗迹尚存)。其虎西走二十五里忽失,于今虎疁,唐讳虎,钱氏讳疁,改为浒墅。剑无复获,乃陷成池,古号“剑池”。池傍有石,可坐千人,号千人石。
这里可以大胆地猜想一下,这个故事里,令秦始皇垂涎三尺的吴王阖闾的那柄剑,应该就是干将莫邪铸造的那柄。毕竟阖闾的儿子夫差用的,是十来把夫差剑。